浅谈专题片剪辑技巧

作者: Admin 分类: 技术杂谈 发布时间: 2012/1/28 22:25:35 ė4053 浏览数 60条评论
随着电视拍摄技术和剪辑技术门槛的降低,越来越多的人,加入到这个行当中来,使得这个行当看起来谁都能做,谁都能做好。录像嘛,开机,拍!剪辑嘛,剪接,什么解说配什么画面,完了。这样的片子不仅仅是在愚弄观众,更实在是在亵渎这个行业,污染这片神圣的净土。这些粗制滥造的片子,片头华丽,转场炫目,看起来也算是个片子吧,但是实在不敢恭维。但是有些片子,仅仅是硬切而已,但却看起来很流畅,其实一个片子的流畅与否与使用了多少转场特技没有关系,电影中的剪辑方法无非是:1硬切、2叠化、3淡入淡出。

  从专题片的角度来讲,专业的做法,很少使用一些稀奇古怪的转场,常用的就那么三个,但是能够达到让你根本不注意这些细节而被情节所吸引,这就是剪辑的精髓所在:用画面讲故事。
  
  有些人指出流畅的秘诀是动接动,其实这并不是唯一方法,剪辑还有静接静、动接静、静接动,效果要因片而异,都一样能剪出很流畅的片子。画面剪辑其实是创作者的思维活动,没有太多的限制,可以自由发挥,但是有一些准则是不能违背,比如说动接动:

    1、如果画面中同一主体或不同主体的动作是连贯的,可以动作接动作,达到顺畅,简洁过渡的目的,我们简称为“动接动”。如果两个画面中的主体运动是不连贯的,或者它们中间有停顿时,那么这两个镜头的组接,必须在前一个画面主体做完一个完整动作停下来后,接上一个从静止到开始的运动镜头,这就是“静接静”。“静接静”组接时,前一个镜头结尾停止的片刻叫“落幅”,后一镜头运动前静止的片刻叫做“起幅”,起幅与落幅时间间隔大约为一二秒钟。运动镜头和固定镜头组接,同样需要遵循这个规律。如果一个固定镜头要接一个摇镜头,则摇镜头开始要有起幅;相反一个摇镜头接一个固定镜头,那么摇镜头要有“落幅”,否则画面就会给人一种跳动的视觉感。为了特殊效果,也有静接动或动接静的镜头。 既然是动接动,那么画面就不能是死的(固定画面),必须要有"推拉摇移跟升降"中的任意一个,如果碰上死画面,到PM或AE等软件中作推拉!!清晰度虽然有一点损失,但比起损失画面流畅感来说,要划算得多。实在没办法,也可以适当用淡化转场,动接动,比如一个安全警示牌特写,接到一个带着安全帽施工的工人特写上。

  2、两个画面不能是相同景别相似机位(通常情况下,同机位剪辑是大忌,除非你追求特殊效果),至少要保持30°角度开外,超过90是最好的。

  3、不能等画面运动到完全落幅才接下一个,(简单说快定住或定住后)这样会影响流畅感,很多人以为画面一定要长到看清楚才行,其实画面剪辑也是一种调动人想象力的技巧,一个很短的镜头因为人的经验、想象,自然而然的把未表现的内容当成是已表现,一般镜头不要超过10秒。所以,一个好的剪辑师,也是一个好的摄像师,他们在拍摄的时候,已经知道要拍摄多少长度,多快好省的完成任务。

  4、动的要有根据。如果是一个人在到茶壶喝水,那么镜头的逻辑关系就应该是:手拿茶壶、开盖(如果有)、另一只手拿杯子、倒水、水满......(基本上正常的规律),如果顺序颠倒,这组镜头就会看起来别扭。  

  5、注意节奏。节奏有两种,1:所表现的事物的内在逻辑关系形成的内在节奏。这是本来就有的。 2:外加的如音乐、噪声、 这是人为的、利用外加因素控制节奏。对于一些节奏感较强烈的段落,一定要让画面与音乐合拍,否则会很不舒服。特别是转场,哪怕是硬转场,都要留在音乐的重音上。
  
  6、翻白淡入淡出我们一般叫“白闪”,能够制造出照相机拍照、强烈闪光、打雷、大脑中思维片段的闪回等效果,它是一种强烈刺激,能够产生速度感,并且能够把毫不关联的画面接起来而不会太让人感到突兀,所以适合节奏强烈的片子。

本文出自 栋力天空,转载时请注明出处及相应链接。

本文永久链接: http://www.dongsky.cn/show_1438.html

0

0条评论

    发表评论

    电子邮件地址不会被公开。 必填项已用*标注

    *请输入本文永久链接 show_1438.html 的数字部分

Ɣ回顶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