昌邑民俗系列--过年

作者: Admin 分类: 文字天空 发布时间: 2004/2/29 20:41:59 ė6101 浏览数 60条评论
       春节,俗称过年,是中华儿女传统的,最为隆重的节日。一进了腊月门人们便开始忙年,其实,真正的忙年是从过了腊八开始的,俗称腊八日。这一天,家家做腊八粥,粥是以各种豆类小米煮成,又称腊八饭。
       腊月廿三成为辞灶,是民间迎送灶神的日子。晚上,灶台上供上年糕馒头等物,有的地方还摆上传统的豆麦相混的面条。糖果是必不可少的,是用大麦芽做的饴糖,粘粘的,甜甜的,将灶王爷的嘴粘住,让他上天言好事,下地降吉祥。少说没有用的污言秽语。饭前,点燃鞭炮一支全家人给灶王爷叩首三下,然后将灶马与纸钱一起在院子里烧化,祈求灶神保一家老小平安。随后,新请的灶王爷也贴上了灶台,一家人同品供品糖果,将甜头一起分享。
    从这一天开始,许多地方嫁出去的姑娘便不能够回娘家了,一直持续到直到过了年为止。
    这段日子开始,家家户户的烟囱里的烟,就没有停止过。锅里发着面,炕上醒着揉好的饽饽。炉子上煮着肉制品,里屋里的年糕正冒着热乎气,昨天蒸的如盆大的饽饽要进瓮,今天打成的年糕要进缸,一年的收获家家都有结余,为的就是这个时候年像年,节像节,人来客去端得上,这是昌邑人最会过日子的体现。
     随后,家家户户清扫屋内的尘土,准备过年。全面的大扫除使环境整洁,家庭卫生,干干净净过春节。
     最后的年集要赶,该办齐的年货要办齐,细心的人们把一切收拾妥当,就等着过除夕了。
腊月三十(廿九)这一天是除夕。早晨,天刚蒙蒙亮,四村八店就响起了稀稀拉拉的鞭炮声。女主人把小米下锅,用笊篱捞出打在簸箕里,然后把三大供碗盛满米,点缀上红枣,插上洗净的菠菜叶,这就是捞陈饭,意为捞来一年的陈米陈饭,吃饭问题就解决了。把米供在天井里的凳子上一碗,北屋堂桌和灶王神下各一碗,焚香烧纸磕头,点燃鞭炮,然后回屋里喝笊篱缝里落下的米汤饭。
     吃罢早饭,家家户户贴春联,收拾妥当,迎接新年。午后,在正堂把莲子挂起来挡住后窗,再在上面悬挂起家堂来,设几、方桌,供以肉鱼糕点之类祭祖,供品因家庭条件而异。方桌上摆上锡铸的香案烛台。女人们则开始包饺子,那是全家人辞旧迎新的两顿饭,粘午夜的饺子有的包了钱,有的包了枣,暗暗的卜一把挂,下一年的那个成员百顺百好,哪个成员发财挣钱,一顿辞旧迎新的饭就被赋予了许多美好的含义。
     同时,本支股年轻的后生就相约去上坟,先是在大支下的门前相聚,等所有的男人到期后,一行人凑齐了纸,拿了鞭,先上本支最老的墓田坟上烧纸磕头,然后按长次小支集体参拜各家的墓田,烧纸放鞭磕头,请了祖辈回家过年。
      天一抹黑,男主人取来秫秸,散满院子,名曰撒陈草,期盼的就是陈粮余草,这是人们在当时的条件下对来年幸福生活的期盼,也这是民以食为天的恰当表述。然后去堂前烧香,女人则烧开了锅,把饺子和面条一起煮熟,祭了祖,放了鞭,吃了除夕夜的饭,一家人就开始守岁,过去没有电视可以看,人们就早早的试穿了新衣,美美的进入梦乡。
      一夜连双岁,五更分二年。午夜一过,家家户户就开始煮饺子,生香,点鞭。别忘了去各个房间的门口也点上爆竹,算作开门。锅里的水是预先添好的,还有压锅的饽饽年糕,连同篦梁一同取出开始烧火下饺子。男人们把正堂和天井升斗里都生上整管的三尺高香,又把许多短香点燃,插入正堂的香案、灶王前的香炉以及天井的香炉里。
      饺子煮好了,男人们就乘来领着孩子到大街上按照灶马上预测的财神方向,撮土为炉,生香三支,烧纸,奠饺子水,磕头三个,迎接财神。
      返回院中,跟早晨供陈饭一样的顺序供上饺子,然后在院子里面点燃那支最一大的响鞭,所有一年的兴奋和不愉快都交汇在这清脆的响声中,响彻云端。
      之后,把全神发马和若干的金宝、银宝和冥钱在天井中和灶堂前以及家堂前烧化。奠了饺子汤,就连同全家男女去天井中跪拜磕头。
      全家围坐,吃这顿年夜饭。有人吃这钱,潜喜财神没有白接,有人吃着枣,暗喜今年好运更多。
      吃过年夜饭,全家换新衣,大门口红红的灯笼亮了起来,院子里也亮了起来,本支股的长亲在家中坐等,儿孙们挑了灯笼按辈份长次给长辈磕头拜年。
     拜罢了本家,去影上拜拜族长。天已明,香将尽,烛未残,拜年到此就结束了,以后的三天还要天天饭前祭拜。
     出门碰见人都要互道过年好,来人敬花生瓜子糖果,初一一天街市不营业,家中不扫除,不汲水。
     初二姥娘,初三姑,初四拜丈母,这几个亲人要在年下叩拜。之后的许多天里的走亲访友就没有明确的规定了。
     初五是五马日,清晨,放一串鞭炮,圆了这个年,家堂落下,送走了祖先,年的味道也不再那样强烈了。
     初十是石头的生日,昌邑没有名山大岳,现有的石头只有碾磨于是就用捡了的黍米糕祭奠碾磨。十全十美的日子,人人添了一岁,儿童给爹娘添的是希望,老人增添的是阅历,是人生一辈子的财富,年的第一段落就这样结束了,人们期待下一个喜庆的日子的到来。
      正月十五早晨,鞭炮声声,刚出锅的饺子又摆上了供台,这是本年的最后一次磕拜神主,送走了神主,新的一年的忙碌又开始了
      早饭后,儿女们伙同邻居子女要进城看耍。此时无论是昌城街道,还是人烟稠密的乡镇村庄,莫不锣鼓喧天,彩绸飞舞,鞭炮隆隆。小章的竹马,天成店的高跷,密城的龙灯,夏店的旱船,西乡的驴串,尽情在昌邑的街道上狂舞,展现着这千百年来流传下来的文化积淀。人们耍狮子舞龙灯,古老灿烂的华夏文明在今天的昌邑大地上深刻地体现着。
      麦耍货的摊上,泥塑的孩子花花绿绿,竹节蛇,货郎鼓,跳山猴,把这个城市装点得绚丽多彩,生气活泼。
      灯是今天的主角,夜幕降临,家家的灯亮了起来,红的似火。泥咕墩花高三尺,爆竹震撼里弄,一派火树银花不夜天的景象,今天城区的焰火燃放已经纳入规模化的管理,大批的礼花升起在文山上空,生气在潍水河畔。绽放吧,礼花,欢腾吧,舞步,一年的喜悦在今夜开始,春节的忙碌到今天就该告一段落了。来日,收好香案烛台灯笼,彻底结束过大年的喜悦,一切  都进入了正常的轨道。
     圆圆满满的正月,圆圆满满的新年。这一元复始的路走了十二分之一,即使有再难过的日子,还怕走不到下一年吗?

本文出自 栋力天空,转载时请注明出处及相应链接。

本文永久链接: http://www.dongsky.cn/show_61.html

0

0条评论

    发表评论

    电子邮件地址不会被公开。 必填项已用*标注

    *请输入本文永久链接 show_61.html 的数字部分

Ɣ回顶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