远远近近角埠村:东风大桥

作者: 启航 分类: 文字天空 发布时间: 2019/11/29 14:11:09 ė1723 浏览数 60条评论

角埠村马家道正东有一条东西土路,沿着这条土路向东一百五十米处有一条小河,人们叫它富康河,亦称浮糠河。富康河上有一座桥,就是东风大桥。

此桥又叫角埠北桥,简称“北桥”,是相对角埠南桥而言的,南桥建桥较晚。直到今天,刻在桥南北两侧桥眉上的“东风大桥”及其尾部落款“1968.5建”字样,除“桥”字脱落外,其它部分都依稀可见。据说“东风大桥“四个遒劲大字,是由时任角埠村共青团青年书记张振秋同志仿毛主席字体书写而成。刻在桥眉上,给这座新建的大桥增添了几分伟岸和神韵。

说起东风大桥,其实不大,建桥之初,为钢筋混凝土结构,四孔五桥墩平面设计。其桥面,宽为4.30米,长度23.50米。这相对建桥之前的那些石板桥而言,不知大了多少倍。 1974年,因洪水泛滥,泄洪受阻,河堤决口,汹涌的洪水沿村外围墙下滚滚向北涌去,庄稼全部被淹。整个村庄被洪水包围,村外一片汪洋,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经受了前所未有的考验。那次洪水给全村人民的财产造成了极大的损失。其后,为解除洪水隐患,确保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,大队经研究决定,又向东扩建一桥孔,使其桥面延伸至29.35米,才成为现在我们看到的五孔平面桥的模样。这里所要强调说明的是,大桥建成后,两边桥沿上矗立着两排钢筋水泥四方栏杆,整齐划一,还是蔚为壮观的。

据说东风大桥建成之初,为检验桥的质量,特邀部队开来两辆坦克从桥上同时经过,以此方法验证桥的承载能力,从而确保战争爆发时,解放军的大型装甲能顺利通过。此桥不负众望,一试成功,使东风大桥之名名副其实。当时在桥头上架设龙门,高挂红绸;道路上彩旗分列两旁迎风飘飘,人们欢声雷动,鞭炮齐鸣,像是欢庆一个盛大的节日。

东风大桥的建成,对角埠人民来说,具有划时代的意义。它连通了富康河两岸,让角埠人民终结了祖祖辈辈出走羊肠小道的历史,从此走上了交通便利的康庄大道。

富康河东岸沿河一带有角埠村一大半的农田。每逢上下坡,社员们(解放以后,角埠村通过社会主义改造,进入到人民公社时代,更名为山东省昌邑县双台公社角埠大队,大队的村民通称“公社社员”) 都要从桥上步行经过。他们有的扛锄,有的扛锨,有的拿着镰刀,有的背着草笼; 牵牛的,牵马的,用小推车推着农具的; 有的赶牛车,有的赶骡马车,浩浩荡荡,周而复始,日复一日。特别是三夏和三秋大忙季节,牛马车上小山似的成熟的庄稼,都是通过东风大桥,送往到各小生产队的场院,一派繁荣景象。为了支援国家建设,送公粮的牛马车队,迎着朝阳,通过东风大桥,把最上好的小麦送到国家的粮站。就像电影《青松岭》的故事场景一样,高唱着《沿着社会主义大道奔前方》的歌曲,扬鞭跑马,马欢铃铛响  。那场面,比看电影还好看,简直就是现实版的《青松岭》。

东风大桥不仅承载角埠人民全部的重量,更托起了角埠人民的希望。角埠村玻璃抽瓶厂彻夜的灯火照亮了村庄,角埠村草编地毯美名远扬,角埠村的蒲席,蒲包,苇席,苇箔远销四方。大车小辆装载着角埠生产出的产品,源源不断地通过东风大桥销往全国各地,销向全世界…………

“东风大桥”过往的辉煌已经不再,它已完成了它的历史使命。但依旧静静地立在那里, 深情地北望昌寿路上川流不息的车辆。


本文出自 栋力天空,转载时请注明出处及相应链接。

本文永久链接: http://www.dongsky.cn/show_1687.html

0

0条评论

    发表评论

    电子邮件地址不会被公开。 必填项已用*标注

    *请输入本文永久链接 show_1687.html 的数字部分

Ɣ回顶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