泊里红席:指尖上舞动千年技艺

作者: 分类: 在西海岸 发布时间: 2018/10/31 15:50:16 ė2446 浏览数 60条评论

在西海岸新区泊里镇,有一种与百姓起居息息相关的生活用品,它用天然的原材料、精湛的手工技艺,编织出红白相间的喜庆图案,在经历岁月的洗礼和文化的沉淀后,凝结成为这一方水土上的生活艺术结晶,它就是泊里红席。2009年9月,泊里红席编织技艺被列为山东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;2013年,“泊里红席”商标被国家工商局注册为国家地理商标;2017年8月,国家农业部将泊里红席认定为国家地理认证标志。

一方水土一方特产

有人说,每个农产品都有独特的血统。泊里地处黄海之滨,这里夏无酷暑冬无严寒,起伏连绵的南部丘陵地带土层较薄,表层砾石较多,质地粗松,通气性好,并不肥沃的微酸性棕壤性土非常适合高粱等高杆作物生长。泊里年平均气温12摄氏度,年降雨量800毫米左右,且大多在夏季,保证了席高粱生长的需要。独特的地理位置、土壤、气候、光照等条件,使得这里能生产出编席用的绝好原材料,再经去根、剔稍、捆坯子、破刮篾子、编隔子等二十多道工序,一张具有光滑、柔软、美观、轻便、兜水不漏、结实耐用的红席就会从匠人们灵巧的手掌中跳跃出来。

红席界祖师爷孙膑

战国时期,齐国著名的军事家孙膑遭庞涓挖膝之害后,只好跪步行走。期间,他来到泊里一带时,尝试将高粱杆去穰剔薄做成篾子,编成席子铺在地上使用。因这种编织出的用具方便实用,又美观灵巧,引得当地人争相效仿。于是,编席技艺便世世代代在泊里流传下来,一直延续至今。孙膑自然也成了当地编席人心中尊崇的祖师爷。据老人回忆,早年间琅琊镇土围子城墙大门正上方,曾有一块刻有孙膑像的砖雕。

传说中的泊里红席

传说,很早以前的泊里地区,一连几天的暴雨让这里变成了泽国。附近的灾民眼看就要被洪水吞没,这时,一位长者来到孙膑神像前跪拜求助。突然,从孙膑神像后滚出一卷红席,红席自然展开,竟然比小船还要大。人们抬着这张纹理细密的红席放到洪水中,席上半点水珠不浸,完全能承载所有难民。就这样,一张红席载着这群人顺利渡过了洪水,保住了性命。

还有一个与红席有关的故事。古时本地有一人家娶亲,花轿进门后,从轿帘走出来两位长得一模一样的新娘。为了辨别真假新娘,一行人来到县衙请县官公断,县官思索打量一阵,命人拿来一领红席,抬起到离地一尺的高度,对席子旁边两位新娘说:“红席有神灵,能托起真新娘,谁要是踩下席面,谁就是假的”。假新娘一听,连忙施展法术,一步踏上席子后,身子轻飘起来。见此情景,县官双眼圆睁,连忙吩咐衙役捉拿飘着的新娘。原来,假新娘是一只修炼多年的狐狸,耐不住山中寂寞,到人间作乱,如今见被人识破,即刻化作一股青烟,逃之夭夭。此后,人们迎娶新娘时,都要拿一张红席铺在脚下,一是为了镇妖避邪,二来也讨取个平安顺利的彩头,让婚礼更加喜庆吉祥。

盛极一时的红席往事

“南人习床,北人尚炕”。农村的大炕上绝对离不开一张红白相间的泊里红席。农忙结束后,泊里以及周边的十几个乡镇,家家户户都在赶制红席。漫长的冬夜,人们为了创收在掌着煤油灯的“地屋子”忙碌。据《胶南县志》载:“泊里红席久负盛名,不仅在本省广泛销售,还销往东北三省和河北省等地。建国初期,编席业发展较快,曾作为本地土特产品进京参加过展览。1958年前,年产红席20万领以上,其中1955年达51万领。”

指尖上舞动的千年技艺

成品的泊里红席编织细密、纹理清晰,光滑柔软、美观实用,制作过程非常不易,从春种到秋收,再到编制过程中的十几道工序,勤劳的席匠洒下了无数的汗水。

省级泊里红席的非遗传承人张学明的经历,浓缩了一代泊里红席匠的成长历程。张学明七八岁时,就开始帮大人干零活,跟在外公身边学艺。从那时起,他就对自己严格要求。经过多年积累,他练就了扎实的编席技艺。

来到张学明的编席场地,但见一根根红色和白色的秫秸篾子,经过挑、拨、收、压等一系列灵巧编排,四五天后,火红又喜庆的席子就呈现在人们面前。
在编制传统席子的同时,张学明不断尝试创新,从千百次重复中获取灵感。目前,他已经开发出了10多个新品种,除适用于沙发、凳子和床等不同尺寸的红席,他还在红席上编织出“泊里红席”“奥运”“非遗”等文字,增加了红席的观赏性。

古老技艺重焕生机

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,土炕慢慢消失,红席市场萎缩。“曾经代表民族生态的东西逐渐消失,无数的民间老艺人在无声无息地逝去。”冯骥才的话为泊里红席的生存敲响了警钟。

为让泊里红席编制技艺这一省级非遗项目得到传承和发展,近年来泊里镇大力培植红席产业,包括成立协会和合作社、培训技术农民、提供贴息小额贷款等,让古老的“泊里红席”重现辉煌。如今,泊里镇党委、政府除定期组织编席技艺大赛,对优秀编席业户实行物质奖励外,还成立红席合作社,不断引进专业工艺美术公司,引导编席匠人提高红席品质,实行个性化定制等,使红席从观赏性到实用性都有了大幅提升。同时,作为“红席之乡”,泊里镇积极打造精品展馆,增设了泊里红席等非遗项目的体验场所,吸引了无数游客和艺人来此观赏,使这一历经千年的古老技艺又焕发了新的生机和活力。

今天的泊里红席,已成为乡愁中最难忘的记忆,成为泊里独有的一张红色“名片”。

本文出自 栋力天空,转载时请注明出处及相应链接。

本文永久链接: http://www.dongsky.cn/show_1619.html

0

0条评论

    发表评论

    电子邮件地址不会被公开。 必填项已用*标注

    *请输入本文永久链接 show_1619.html 的数字部分

Ɣ回顶部